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海论丛
石窟寺保护 | 守正创新 乘势而为
日期:2020年11月02日    来源:国家文物局     编辑:大足石刻研究院    点击数:

微信图片_20201110223815.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工作。2019年8月和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考察调研敦煌和云冈石窟时,对我国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作出了重要指示。近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三个事关”的高度,强调了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十项主要工作任务,并要求做好三个保障,这无疑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必将迎来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新局面。


通过学习,大足石刻研究院和所有石窟寺文物工作者一样,心情激动,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在中国石窟寺发展序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回顾大足石刻保护利用走过的70余年历程,困难与收获同在,艰辛与荣光并存。展望未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将以此为动力,面对新形势,展现新作为,全面深化促进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


强基固本,全面提升大足石刻文物保护管理水平


与中国北方石窟赋存条件不同,大足石刻地处南方高温高湿环境,从而加剧了石刻文物病害滋生及其损害程度,造像失稳、渗水、风化、生物侵蚀以及贴金层和彩绘层劣化等多种病害,成为大足石刻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历经多年的保护实践与探索,尤其是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和宝顶山“卧佛”治水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遏制了文物病害,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大足石刻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对于推进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南方石质文物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大足石刻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保护任务十分繁重。在今后的工作中,大足石刻研究院将以创建中国南方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为目标,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强化保护技术研究,重点攻关高温高湿条件下南方石质文物保护的关键技术,大力提升保护技术水平;加强大足石刻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科技研发能力;加强大足石刻监测,为预防性保护和日常保养提供有力支撑;大力实施宝顶山卧佛、小佛湾造像保护修缮和宝顶山石刻综合治水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尽快全面消除石窟寺重大险情。


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大足中小型石窟的保护管理力度。大足区域内除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妙高山、舒成岩等“七山”石窟外,还有68处市、区级中小型石窟散布于荒山野岭中,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度极大,且保护状况较差。为此,大足石刻研究院将集中力量,启动大足中小型石窟三年滚动保护计划,从长效机制、本体保护、安全防范、环境整治、设施配套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改善中小型石窟文物保护管理现状,让68处散布的中小型石窟成为留在人们心中不忘的“乡愁”。


探索创新,开启大足石刻学术研究新天地


从19世纪40年代起,大足石刻研究走过了70多年的求索历程。自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大足石刻学术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学术研究领域得以进一步拓宽,在石窟寺考古、历史、宗教、艺术等学科研究成果丰硕。尤其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大足石刻全集》考古报告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大型石窟寺编写和出版系列考古报告的空白,受到学术界的好评。在认真总结其编写经验的基础上,大足石刻研究院将启动除“五山”石窟以外的大足石刻考古报告的后续编写工作,竭力探索石窟寺考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要依托大足石刻儒释道三教石窟造像的文化特色,高标准、高起点搭建大足石刻学术交流平台,高水平举办学术研讨活动,促进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国际学术交流,深入挖掘大足石刻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价值,不断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胸怀。


多管齐下,扩展大足石刻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传承一千多年的最后丰碑,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典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弘扬石窟寺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一项重大课题。作为川渝地区最有代表性的石窟,大足石刻将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契机,同川渝地区相关文物保护机构、研究机构一道,共同推动大足石刻与川渝地区其他石窟寺实现保护、研究、展示一体化,打造川渝石窟寺国家文化遗产线路。大足石刻研究院将按照重庆市委要求,以文旅融合、全域发展的思路,开展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保护传承、研究阐发、环境配套、城景一体,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地。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大足石刻研究院将大力实施大足石刻数字化工程,实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强化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应用,加强智慧博物馆和智慧景区建设,建成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开发大足石刻数字影视、数字雕塑、数字文创产品等,推出一批高品质数字化成果。


大足石刻研究院将大力提升石窟寺综合展示水平,强化大足石刻当代表达,推出一批精品展览和服务,创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文化供给,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推动大足石刻纳入国家对外文旅交流重点项目,让大足石刻走出去、活起来。实施“四百工程”(在百座城市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大学,举办百场展览、百场讲座、百馆赠书);利用云展览、云直播等现代传播手段,大力推广大足石刻文化,向中国讲好大足石刻的故事,向世界讲好大足石刻中国化的故事。


乘势而为,加强大足石刻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


2019年,经中央编办同意,重庆市编委批准,大足石刻研究院由原正处级事业单位调整为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内设18个正处级机构,定编165人,其机构建置日臻完善,职能职责更加明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大足石刻研究院将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石窟寺保护、考古、数字化等专业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构建形成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和青年后备力量的人才金字塔,着力打造一支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在今后的工作中,大足石刻研究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守正创新,乘势而为,再接再厉,奋力拼搏,不断开创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大足石刻研究院





成都市佛教协会官方网站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   邮编:610017 
电话:028-86933298      邮箱:2480347684@qq.com
本站部分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清除相关内容 
主办:成都市佛教协会   通用网址: 成都佛教协会   网站域名: www.cdfjxh.com 
蜀ICP备16019249号 -1 本网站由成都市佛教协会版权所有

微信图片_20190925161417.png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68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 :川(2022)0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