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禅味人生
诗,以道情禅观对之
日期:2019年10月17日    来源:空林佛教     编辑:管理员    点击数:

11.jpg

“古人技艺,各有神化,皆以道情禅观对之。”。文字所承载的佛教经典,不仅启发了古今文人对生命的感悟,也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自此轩墨中又多了一番禅味,让我们随着此篇《佛禅诗话》将个中趣味细细品尝。

【禅栖不废诗】
徐寅《雅道机要》:“夫诗者,儒中之禅也,一言契道,万古咸知”。释元净《次韵参寥寄少游》:
岩栖木石己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
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
当年步月来幽谷,挂杖穿云冒夕烟。
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不离禅。


       苏轼曾录此诗,并于此诗后题跋曰:“辨才作此诗年八十一矣,平生不学作诗,如风吹水,自成纹理,而参寥与吾辈诗,乃如巧人织绣耳。”(《东坡全集补遗·书后五百六首 》,或以为此诗为苏轼所作,误。)有自愧不如之叹,“平生不学作诗”而臻诗之高品,盖在参禅功夫耶?《鹤林玉露》乙编卷二:“大抵古人好诗,在人如何看,在人把做什么用。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等句,只把做景物看亦可,把做道理看,其中亦尽有可玩索处。大抵看诗,要胸次玲珑活络。”谭元春《谭友夏合集》卷六《奏记蔡清宪》:“窃以为梅花妙物,生心发政,寂悟冥想,大道不远。明公以佛作诗,而春以诗作佛,则大小之别,浅深之候,莫可强耳。”钱锺书《谈艺录》(中华书局版)第104页引述之,而谓钟、谭论诗,“每不深而强视为深,可解而故说为不可解,皆以诗句作禅家接引话头参也。”“皆不特以禅说诗,并以读诗为参禅。于禅或可藉以证悟,而于诗则谬以千里。”举例如《古诗归》卷二《伯牙水仙操·序》曰:“学琴三年,精神寂寞”;谭评曰:“大道妙艺,无精神不可,然精神有用不著处。寂寞字微矣微矣。”《序》又曰:“刺船而去”;谭评曰:“大指点。”《序》又曰:“伯牙心悲,延颈四望”;钟评曰:“禅机”,又评曰:“到此光景,才是精神真寂寞处,难言难言。”《序》曰:“仰天叹曰:先生将移我情”;钟评曰:“悟矣。伯牙大悟头,立地成佛,毕从精神寂寞来。将字妙,顿渐二义俱有。”《操》曰:“移形素兮蓬莱山”;谭评曰:“七字悟头。”又钟总评曰:“古人技艺,各有神化,皆以道情禅观对之。”窃谓钟、谭此类读诗法,未可厚非,实吾国古诗大用之一端,苏轼所谓“每逢佳处辄参禅”,钟、谭特标举而成系统耳。其理即钱先生翻译白瑞蒙《诗醇》第二千零六十则:“诗之感通于神秘之感, 皆精微秘密,洞鉴深隐,知不可知者,见不可见者,觉不可觉者。如宗教之能通神格天, 发而为先知预言也。”(《谈艺录》第270页)皎然《酬崔侍御见赠》:

买得东山后,逢君小隐时。
五湖游不厌,柏署迹如遗。
市隐何妨道,禅栖不废诗。
与君为此说,长破小乘疑。

     

       可见唐代诗僧正以“禅栖不废诗”为区分大小乘之依据,又堪称中国诗僧之“大乘宣言”也。窃谓“禅栖不废诗”与白居易《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之“语默不妨禅”堪称绝对。而齐己《喻吟》所谓“吟疲即坐禅”又明学诗学禅可以相辅相成之旨,三句诗可鼎足并立也。龚自珍《破戒草》:


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
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
雪色憺恩怨,诗声破苦空。
明朝客盈座,谁信去年踪?


“诗声破苦空”一句,可断章取义,为“以诗学佛”之宗旨者,可乎?
【打乖非是要安吟】
刘衍文先生《雕虫诗话》卷一录白居易《读禅经》诗云: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徐徐。
又录程颢《和邵尧夫打乖吟》云:
打乖非是要安吟,道大方能混世尘。
陋巷一生颜氏乐,清风千古伯夷贫。
客求墨妙多携卷,天为诗豪剩借春。
尽把笑谈亲俗子,德容犹足畏乡人。

     

       并引纪昀《瀛奎律髓》之批云:“竟是偈颂,何以为诗?”云云,以为“此二诗,一言禅机,一谈儒理,皆是永嘉诗风之历史重演,不足以言哲理之诗也。”窃谓此论有失公允。白、程二诗不可以一般所谓“诗意”方之,必于格物致知之中、禅定寂默之际,方能体会其妙,陆游所谓“工夫在诗外”是也。
      《庶斋老学丛谈》卷中引张栻之语谓:“诗人之诗也,可惜不禁咀嚼。”或问其故,曰:“非学者之诗。学者诗,读着似质,却有无限滋味,涵泳愈久,愈觉深长。”余深服其理。若道者之诗,似较学者之诗更耐玩味。拾得诗辩白曰:“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诗偈总一般,读时须子细。”余戏改其语为:“我偈也是诗, 有人不满意。诗偈总一般,读时须勿泥”。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范仲淹《范文正公别集》卷四《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序》谓:“方知尘世中有无边圣法,大藏内有遗落宝文。”余戏改其言谓:“方知歌诗中有无边圣法,佛偈内有遗落宝文。”

本文原名:《佛禅诗话

成都市佛教协会官方网站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   邮编:610017 
电话:028-86933298      邮箱:2480347684@qq.com
本站部分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清除相关内容 
主办:成都市佛教协会   通用网址: 成都佛教协会   网站域名: www.cdfjxh.com 
蜀ICP备16019249号 -1 本网站由成都市佛教协会版权所有

微信图片_20190925161417.png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968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 :川(2022)0000008